一直以来,在人们的传统印象观念中,只有柴油机才是压燃点火。但是对于擅长颠覆传统的马自达来说,汽油机照样能实现压燃。没错,说的就是被网友们誉为“自吸巅峰”的e-SKYACTIV-X引擎,虽然没能在去年和次世代昂克赛拉一同亮相,但是很快长安马自达就率先将其引入,并搭载到了旗下两款重磅车型——次世代马自达3昂克赛拉和CX-30上面。
9月16日这两款车的压燃版本正式上市,售价分别为18.99万元和19.99万元。价格高了没错,但是国内却是全球加价最少的市场,例如在日本本土,压燃版本车型要比普通顶配车型贵45000元人民币。
另外,还同时推出了众多优惠政策和最高15000元的置换福利和金融政策。所以,此番定价能够说是非常有诚意了。除此之外,实际的驾乘感受也非常打动我,在此次试驾中,我分别体验了搭载和未搭载e-SKYACTIV-X引擎的两台CX-30车型。让我对它们之间的差异有了更直观的对比,如果就我个人而言,我是愿意为压燃发动机买单的。
在聊试驾感受之前,还是先科普一下这台发动机是怎么来实现压燃的。SPCCI(火花点火控制压燃点火)是最关键的技术之一,e-SKYACTIV-X引擎依旧保留火花塞。但在特定情况下,火花塞并不会直接点燃汽油混合气,其实际作用为释放高压电弧。而高压电弧则通过对稀薄汽油混合气施加压力,把将近达到压燃条件的稀薄汽油混合气突破压燃的临界点,以此来实现完整的压燃。带来更高的燃烧效率和更低的尾气排放。
首先,在外观和内饰上并无太大差异,唯一能够识别身份的就是车尾处SKYACTIV-X的铭牌了。不过静态部分还是有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点,从理论上说,压燃的噪音是要大过于点燃的,但是在它身上却并没有这一短板或者说硬伤,当然这都要归功于它的发动机舱隔音工程。不仅机盖下方的填充更加厚实宽大,就连发动机盖板都起到了不小的隔音作用,揭开和盖上的体感噪音完全不同。由此也显而易见,马自达对于细节的极致追求和一丝不苟。
开起来依旧是标准的马自达风格,细腻的转向手感,均匀的回馈力度,以及精准的指向性,都能让驾驶者在第一时间跟这台车建立起联系,上手难度几乎为零。相较于上一代产品,在品质感以及高级感上都有着明显的提升。
唯一需要适应的,就是车辆在弯道中的手感变化,由于搭载了GVC PLUS加速矢量控制管理系统,所以在车辆以较为极限的姿态过弯时,系统会介入,并采取限制单侧扭矩输出和制动来对车辆动态来优化。传递给驾驶者的直观感受就是方向突然的变重。虽说无伤大雅,但是如果后期可以有效的进行一定优化,让GVC PLUS的介入更礼貌、更柔和,一定会带来更加畅快的劈弯乐趣和“人马一体的感受”。
悬挂和避震的整体调校风格都倾向于运动,避震行程不长,初段硬后段韧,对加速刹车点头和侧倾的抑制很到位。但同时,也兼顾了足够的舒适性,在行经较大起伏路段时,能够比较果断的控制多余的回弹,也能过滤掉路面上大部分细碎的颠簸,传递给驾驶者的路感也是经过一定舒适化处理的,并不会让驾驶者时刻处于紧绷的状态。
而大家最关心的动力,却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大的惊喜,可能是期望值太高,误以为这台自吸发动机能给我带来超越涡轮发动机的性能体验。所以,要看你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它,如果跟纯性能取向的发动机比,那它肯定是不够完善的。但如果是用一个更加均衡的标准去看待,那么它就是绝对优秀的。
180匹马力和230牛·米的账面数据,看上去人畜无害,但是实际开起来,还是“有点东西”。尤其是在10-50km/h这个速度区间优势最明显,堪比柴油车的强劲低扭,一踩就有的迅速响应是一众小排量涡轮车所不能够比拟的,它的提速过程是线性且无明显衰减的,配合上Zoom-Zoom低沉的引擎咆哮,这稀有而特别的自吸乐趣,或许只有在马自达身上才能体会到了。
变速箱逻辑依旧聪明,与发动机之间的匹配成熟度非常高,能在大部分情况下精准的判断出驾驶者需求,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升降挡动作。虽不如双离合换挡那么快,动力衔接那么快,但也能很好的满足你的一切想法和需求。拥有24v轻混系统的加持,它的自动启停是由皮带直接带动发动机,使抖动更小,更不易引起不适,不会让人一上车就想要关掉自动启停,这不仅是优化了舒适性,同时也是极大的提升了这项功能的实用性。
在一天的试驾过程中,让我感到舒适的不止是符合人体工程学,契合人体脊柱曲度的座椅,还有在同级别中算得上宽大的驾乘空间。无论前排还是后排,头部空间还是腿部空间,都令人刮目相看。必须得说,空间已不再是马自达饱受诟病的痛点,虽然算不上大,但是够用就行了,务实的马自达不会无脑拉皮、也不会为了讨好谁舍弃或是改变造车理念。
作为前任马自达车主,现任资深马粉,我对这两款最新的产品表示非常满意。可能性价比确实不高,但是这种颠覆内燃机格局的机械革命,难道不值得肯定吗?时间在变、人也在变、唯独不变的是马自达对于车的那份执着,这种精神正是当前这个时代最难能可贵的宝贵属性。坚持自我,或许会成为争论的焦点,但却能俘获更多有态度的“Z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