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鸡蛋+屁味”顶风臭十里的氨气才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不过,氢气由于制造成本高、运输储存不便、易燃易爆等缺点,极大的限制了氢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

  然而,氨能发动机的出现,是否能替代氢能被大范围的应用,成为未来新能源的主力军呢?

  氨的热值虽然低,但抗爆性好,发动机能够最终靠提供更高的压缩比来提高输出功率。氨被用作内燃机燃料时,热效率可以高达50%,甚至近60%。

  据资料显示,广汽集团此次推出的这台氨能发动机,是基于广汽GCCS燃烧控制技术和燃烧系统可视化平台开发而来,是一款能够安全高效燃烧液态氨的2.0L发动机,上限功率120kW,最大马力161匹。碳排放量能够大大减少90%,具有高效、清洁、环保等优点。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台氨能发动机并不是只燃烧液氨,里面还混入了特殊的比例的碳基燃料,也就是汽油。

  氨的化学分子式是NH3,常温状态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易挥发,可燃,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无机化合物之一。被大范围的使用在肥料、化工、制药、制冷和食品等多个领域。在我国,氨的生产、储运、供给等环节已成体系,拥有良好的合成氨及氨利用基础条件。

  合成氨,由氮和氢在高温度高压力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目前合成氨的主要方式有天然气制氨、重质油制氨、煤(焦炭)制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合成氨生产国和消费国,拥有非常良好的工业基础。据统计,2021年全年,我国累计生产合成氨5909.2万吨,同比增长15.5%。

  成本方面,氨的制备方式工艺成熟,成本比氢气低得多。目前制氢的成本是15000元/吨,而制氨的成本是4500元/吨,但是,氨气的热值要低于氢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耐烧。

  氨气相较于氢气更易于储存和运输,技术相对成熟,复杂程度和危险性大幅度的降低。氢气在常压下的液化温度为-283 ℃,而氨气在常压下-33 ℃就能被液化(或者在常温下加压到10bar,亦能被液化)。

  在运输成本上,氨气同样具有很大优势。据核算,100 km内液氨的储运成本为150元/吨,500 km内液氨的储运成本为350元/吨,仅为液氢储运成本的1.7%。

  氨气的化学特性比氢气要稳定的多,对外部源的冲击性较小,在周围环境和温度下不易自燃或爆炸,比氢气要安全的多。

  另外,氨气在常温下易于被液化,液体状态下更稳定,减少了泄漏的风险。即便是发生了泄漏事故,氨气那“臭鸡蛋+臭屁”的刺激性味道也非常容易让人察觉。

  2023年1月,日本研发的世界首艘氨气浮式储存再气化驳船获得日本船级社原则性认可。

  2022年3月,由中国船舶集团设计建造的氨和液化天然气双燃料运输船已成功实现下水。

  2022年,澳大利亚的Aviation H2公司,将一架Jet-A喷气式飞机改造为氨燃料动力。

  前不久,韩国HD现代集团也表示,将建造全球首批中型氨燃料动力气体运输船。

  氨燃料发动机在重工业领域可以推进,但在小型化乘用车上还未得到普及。相比加油站和充电站来说,国内目前氨能的利用和商业化进程是比较难推进的。首先,补能受限。目前全国加氢站也仅仅只有264座,而“加氨站”更是短期内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其次,氨气还面临着燃烧不充分的缺陷。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硝酸盐和氨基化合物,这些物质会以氮化物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

  氢燃料汽车已经量产,而氨能源仅仅到达发动机阶段。新能源的未来是“氢能”,还是“氨能”?目前定论还为时尚早!不过广汽推出氨燃料发动机这波操作,着实赚足了大家的眼球!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