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解放牌汽车送到北京;毛主席:大手一挥前办展

  1956年7月13日,属于中国人自已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汽车诞生!从这一天起,中国人不但站起来了,而且还在轮子上跑了起来。党的领袖、国家领导人,对于中国人、中国自已能制造了汽车,赋予更大的意义,这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大发展,于是,主席大手一挥:

  这一年的国庆,是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后的第一个国庆阅兵,国产解放汽车乘载受阅官兵,在滂沱大雨中前行,更彰显了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军纪如铁,意志如钢。50万人民群众,不畏大雨,举旗高喊,热烈庆祝,这是人民的欢呼,这是对党的讴歌,对国家的庆贺……

  1949年3月25日,中央集体、总部从西柏坡迁至北平。当天下午,在西苑机场乘坐从军队缴获来的美式旧吉普车,检阅了人民军队。

  在西苑阅兵的照片,很快通过苏联驻北平总领事齐赫文斯基的电报,传到苏联莫斯科,呈报到斯大林那里。斯大林觉得乘坐的那辆美式吉普车太破旧,与一个军事家、领袖的身份不相符,因此,决定将苏联生产的豪华轿车送给。

  1949年12月6日,登上前往莫斯科的专列,这是他生平的第一次出国。他此行的最大的目的是是商谈废除不平等的中苏旧约签订新约,寻求苏联经济和技术援助,同时祝贺斯大林70寿辰。第一次出访,获得巨大成功。1950年2月14日,斯大林和共同出席在克里姆林宫隆重举行的条约签字仪式。周恩来代表中方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文件上签字。2月17日,和周恩来一行结束对苏联的访问,启程回国。

  在回国的专列上,载着斯大林送给的吉斯牌防弹轿车。吉斯轿车是当时世界的顶级豪华轿车,但心思不在这车上,他最看中的是在苏联访问时,参观斯大林汽车厂,看到的高大厂房里,一辆辆汽车驶下装配线。面对此景,对国内代表团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工厂。”

  随后,在双方谈判时,在1950年首批50个援建项目中,其中就包括建设一个现代化载货汽车制造厂。中国提出要生产汽车,苏方对此给予极大的帮助,这让很高兴。

  的确,对于来说,苏联帮助中国建汽车制造厂,比送给他那辆顶级的豪华吉斯115,份量要重得多得多。因为那是一辆车,而建汽车厂,是帮助一个国家。

  在中国,最早出现汽车的城市是上海,1901年匈牙利人李恩时将两辆汽车带入上海。汽车出现在上海,一时成为轰动全国的最大新闻。

  中国人自己拥有的第一辆汽车,是袁世凯于1902年作为送给慈禧的礼物,飘洋过海来到中国,来到北京的。

  历史上,最先提出建立民族汽车工业这一想法的是孙中山。他在1920年发表的《建国方略》一书中讲道:“所造之车当合于各种用途,为农用车、商用车、旅行用车、运输用车等。一切车以大规模制造,实可较今更廉,欲用者皆可得之。”孙中山还专门邀请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来华发展汽车工业。但终因战乱、国难和民不聊生,汽车工业并没有发展起来。

  首先将造车设想付诸实施的是张学良。1926年6月,张作霖在奉天(今沈阳)成立迫击炮厂。1928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后,认为全国统一后要“化兵为工”,拟试制汽车。先在迫击炮厂内成立工业制造处,后改为附属民生工厂,张学良先后拨款试制汽车。

  1929年3月,民生工厂进口了一辆美国瑞雪号。进口这辆车的目的是为了仿制。所以车辆到了之后,对汽车进行了拆卸、测绘,对车辆部分零件、部件另行设计制造。经过两年时间的不懈努力,于1931年5月试制成功第一辆汽车,定名为“民生牌”75型。

  在这之后,阎锡山在1932年出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时,以“生产救国,开发实业为口号,将名为晋绥军修械所的兵工厂改称为壬申制造厂,制造农具等。后来又改成山西汽车修理厂。汽车厂曾仿美国飞德乐( Federal)牌汽车,试制成功了一辆装载1.5吨的汽油载货汽车一辆,定名为山西牌。山西能制造汽车的消息不胫而走,这不仅成为山西的特大新闻,也是轰动全国的重大新闻。

  但所有这些,都是轰动一阵子的新闻,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并没有生产起来。在因、工业基础薄弱,时局动荡的旧中国,军阀横行,他们无继民生。在日本对华全面侵略战争后,更使当时的中国,从根本上,丧失了建立汽车工业、生产汽车的条件。

  一句话,在中国就没有也不可能建立自己的汽车制造业。要实现中国能制造汽车,需要时机,更需在一个契机!这个契机,这个梦想,就是新中国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即着手筹划建立汽车工业,成立中央重工业部。随后,重工业部机器工业局筹备组立即开始做建设汽车要业的筹备工作。而的访苏,更加快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程。

  1950年1月10日,重工业部副部长刘鼎与留美汽车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孟少农商谈筹建汽车工业事宜。3月27日,中央重工业部根据全国机械工业会议的建设,成立以郭力为筹备组主任的汽车工业筹备组。

  经过反复讨论,汽车制造厂厂址决定设在东北。1951年1月3日,周恩来总理指示:“可将嘎斯装配厂设于北京,吉斯制造厂设于东北长春附近。”1951年 1月18日,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在北京召开会议,听取重工业部刘鼎和汽车筹备组孟少农关于建设汽车厂的汇报。会议决定在吉林省四平至长春一线选址,同意苏方建议的建设目标。

  为了选一个合适的厂址,孟少农带队在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后,做综合考量后,得出建汽车车厂,需要雄厚的供电供水实力和大量钢铁资源。能满足这些条件的只有东北。在东北的沈阳、哈尔滨和长春三个地方,再进行反复权衡后,最终确定在长春孟家屯建厂。

  一切优先,一切都统调于建汽车厂上。1953年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元年,1953年是中国一五开始之年。在这一大好形势下,建成长春汽车厂并生产出汽车,成为一五计划的重点内容。当时持国家计划经济委员会的领导认为,4年建成汽车厂,时间太紧。但经苏联专家评估后,认为努努力3年也有可能。

  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讨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亲自签发《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通报全国,责成有关部门给予最大支持。号令一出,全国支持。很快从全国各地调来干部和技术工人数千名,聚集到长春。其中不少科长由县团级干部担任。虽都是从零起步,但厂里举办的俄文速成班,很快就出了成效。不仅如此,工厂还先后派出500多名实习生到苏联学习。

  火热激情的年代,速度达到了鼎峰。到1953年6月,汽车厂的建造工程全部就绪。此时,工厂所有人员都急盼着伟人的题字。来了,中旬的一天,一机部汽车局派人将一封密件送到筹建中的长春汽车厂,副厂长郭力打开一看,是的亲笔题词。

  题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长春汽车厂,从此有了正式的厂名。在当初,曾有人建议厂名也学苏联的斯大林汽车厂,叫汽车厂。但不同意。他本人反对用领导人名字来命名街和企业,第一汽车制造厂这一个名字继托着未来,有了第一还会有第二第三,中国将有自已的车工业体系,这是唯一一次为一家工厂奠基题词。

  1953年7月15日上午,一汽破土动工。工厂的建设速度是惊人的。尽管一个个困难迎头而来,但一个个困难又被一汽人克服,中国带领中国人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创造了许多彪炳历史的奇迹。

  这奇迹最终落实在生产上,呈现在成果上。1956年7月13日,崭新的总装线装配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14日,装配出第一批12辆国产解放牌汽车在欢声笑语和雷鸣般的掌声中徐徐驶出装配线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车出厂。

  这标志着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三年建厂目标如期达到,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这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壮举!

  7月14日上午,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人俱乐部举行的庆祝建厂三周年和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通过了向党中央、毛主席的报捷信:

  敬爱的毛主席和党中央,我们第一汽车制造厂全体职工怀着万分兴奋的心情向您报告:党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成长春汽车厂的指示,已经实现了!今天,我们正以完成建厂任务和试制出一批国产汽车来热烈庆祝建厂三周年,我们正在积极作好各项生产准备,组织全面开工生产,保证以在第三季度内生产出250辆质量合乎要求的解放牌汽车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并向今年的国庆节献礼。

  解放牌汽车的型号是CA10型。孟少农说:“当初苏联方面还要求为汽车厂定简单的代号,于是就提出来CA,A是第一的意思,C既有长春的意思,也有中国的意思。”CA10型是以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后改为李哈乔夫汽车制造厂)出产的吉斯—150型载重汽车为蓝本制造的。空车重3900公斤,装有90匹马力、四行程六缸发动机,最大速度为每小时65公里,载重量为4吨,上限功率(KW)为71千瓦。

  这一年的十一国庆日,我们自已生产的“解放”牌汽车,乘载着受阅的,在大雨中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接受人民的检阅。这一情景,惊呆地来参加典礼的各国外宾,而中国自主的品牌——解放牌汽车的集中亮相,也惊艳了世界,中国制造开始了大步前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解放”车的车头,最前端的上面有葵花纹和五个五角星,在正中圆形红圈内有“解放”两个白色字。我们从当年雷轻擦“解放”牌车头的经典照片中能清楚地看到。

  当然,“解放”车的车头,即称为“前脸”的部分,也是经历了几次有趣的变化:

  “胖”是一个笑称,其实是恢复了本真,即第一次生产制造时的原样,但“解放”两字周围的花纹和五角星没有重现。我们北京怀柔老爷车博物馆,能看到一排摆放的4辆不同时期的“解放”牌汽车,在这车上,可以感觉到浓浓的年代记忆。

  不管怎样说,“解放”牌汽车,作为新中国的一个著名品牌,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这一体现民族品牌的“解放”,得到了空前发展,在辉煌中腾飞,在历次国庆大阅兵中,都向世人展现中国制造的风采。我们深信新时代,中国汽车制造业、中国汽车业的民族品牌,一定会再次绽放异彩,续写下新的时代华章。

联系我们